中国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00亿元,预期23708亿元,前值9102亿元;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.89万亿元,预期13993亿元,前值6454亿元;5月M2同比增长11.1%,预期10.5%,前值10.5%。 数据解析 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7900亿元,远超预期的23708亿元的水平;从同比看,5月社融存量同比增加8378亿元,相比上月的同比减少9468亿元大幅好转。其中本外币信贷净融资同比多增3659亿元,政府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3899亿元,构成5月社融同比增长主要贡献项。5月疫情局面得到明显控制,正常经济活动逐渐恢复,实体融资边际修复。另外,专项债发行自5月起开始明显加速。为支持基建发力拉动内需,财政部要求在6月底前基本发完今年新增专项债券额度,短期内专项债发行规模空前,将继续支撑社融总量增长。 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.89万亿元,预期为1.4亿元,前值为6454亿元。信贷总量同样超预期增长,结构较上月边际改善,但问题仍存。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3390亿元,其中票据融资同比多增5591亿元为主要贡献,银行以票据融资冲量特征明显;居民短贷同比多增34亿元,企业短贷同比多增3286元,均较上月大幅提升;居民中长贷仍同比少增3379亿元,少增幅度较上月略微改善,但仍显示居民融资购房需求持续低迷;企业中长贷同样同比少增977亿元,企业资本开支意愿与中长期预期尚需进一步修复。 5月M2同比增长11.1%,预期为10.5%,前值为10.5%。M2继续维持相对高增,央行对宏观流动性的支持仍然稳健宽裕。M2同比上行幅度仍大于社融同比恢复速度,社融-M2同比增速剪刀差继续收窄,说明实体融资需求仍待进一步修复。流动性供应虽然充裕,但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散,经济活力有待进一步修复,需求端恢复可能需要更长时间。 5月社融信贷总量增速超预期,得益于5月疫情影响消退,生产消费活动逐渐恢复,实体融资需求边际回暖。短期利多国内股市和大宗商品,利空债市。但总量的恢复并未带来结构性问题的改善。自疫情前居民端与企业端融资需求不足的问题就已经存在,本轮疫情延长了融资需求的正常修复节奏。社融总量虽然高增,但宽信用进程仍有挑战。目前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,稳增长政策密集发力,经济基本面企稳。6月专项债发行加速,房地产政策持续放松,社融结构有望得到进一步优化。 图1 新增人民币贷款 资料来源: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2 新增社融金额 资料来源: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3 社会融资存量同比增速 资料来源: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图4 M1及M2增速 资料来源:东海期货研究所整理 (文章来源:东海期货研究) 文章来源:东海期货研究快手充值 ![]() |